企業實踐創新的關鍵角色日期:2024/4/9

若想激發創新構想,僅僅是讓人才相互腦力激盪,恐怕成效不彰。真正的關鍵是要有「中間人」來引導長期的協作。本文提出三個步驟,讓中間人帶領創業者真正實現創新。


關於本文藝術作品:費莉西蒂.麥卡布(Felicity McCabe)在她的專題《42呎》(42 Feet)中拍攝蒙古烏蘭巴托馬戲團學員,記錄他們的熱情、耐力與雄心。


儘管在跨領域協作和開放式創新方面的計畫不斷湧現,但企業仍然難以發展出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構想,並將這些構想推向市場。許多人認為,問題出在我們仍未有足夠多的新構想,因此必須加倍努力,讓更多不同背景的人參與對話。充滿想像力的新構想固然沒有什麼壞處,但這種處方忽略一個重要的事實:成功的創新不只是讓構想百花齊放而已。

對黑客松(hackathon)和其他加速創新形式的研究指出,在最初的腦力激盪階段之後,往往很少有進一步的發展。這些計畫的組織者經常只注重促進構想與人才的碰撞,卻沒有做好長期規畫。雖然參與這些計畫的人一心想長期投入,但大多數人都對後續挑戰毫無準備或是低估它們。

事實上,創新不僅僅是產出構想,更是一段漫長的協作之旅。Unreasonable Group這個組織匯聚全球各地的創業者,讓他們與投資人、創意人、企業領導人並肩處理一些世界上最急迫的挑戰。它的執行長丹尼爾.愛波斯坦(Daniel Epstein)這樣解釋:「20 世紀的企業往往是以具備競爭優勢來定義。21世紀的企業將是以具備協作優勢來定義。」大量關於社群網絡、心理學、創意和創業過程的學術研究,都證實這個觀點。研究顯示,當創新是一個精心策畫的過程,並由一個「中間人」(intermediary)負責激發和維持相關人員之間的協作,創新就更有可能成功。

本文觀念精粹

問題:儘管在跨領域協作和開放式創新方面的計畫層出不窮,但企業仍然難以將足以改變遊戲規則的構想推向市場。

原因:公司與創新者過於注重促進構想與人才的碰撞,卻沒有做好長期規畫。但創新不僅僅是產出構想,更是一段漫長的協作之旅。

解決方案:當創新是一個精心策畫的過程,並由一個中間人負責促進和維持參與人員之間的協作與連結,創新就更有可能成功。

當創新是一個精心策畫的過程,並由一個中間人負責激發和維持相關人員之間的協作,創新就更有可能成功。

在本篇文章,我們運用上述研究及我們自己的研究,描述中間人可以發揮的關鍵作用。我們會說明他們如何在整個創新旅程支援創新協作——從為創新者提供建立連結的機會,到協助他們將這些連結發展成關係,最終隨著協作的發展,維持與更新這些關係。

步驟1:建立連結

除了單純把人們聚集在一起,提供他們一個對話結構之外,中間人還必須促進信任關係。至於該如何做才好,Unreasonable ImpactUI)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它是巴克萊銀行(Barclays)和Unreasonable Group的合作計畫。(我們曾以不同身分與這3個組織合作,包括擔任導師、學術顧問和客戶。)UI為創業者網絡提供所需的資源,讓他們可以發展新事業,並解決快速擴大規模時遇到的挑戰。

UI每年執行3項計畫,把一批精挑細選的成長階段企業聚集在一起。這些計畫一般為期57天,有好幾場會議處理創業者的關鍵需求,包括了解法規變化、擴大製造規模等。創業者也有機會相互連結、取得回饋意見和分享彼此的擔憂。迄今為止,參與者已經在53個國家成立超過300家新事業,創造逾70億美元的營收,雇用超過25,000名全職員工。

為能更深入了解這個過程,我們3人與28名協作者進行一系列訪談和工作坊,而這些也屬於埃森哲(Accenture)所進行的一項研究,它探討的是跨領域協作對於解決複雜社會問題的力量。我們發現,UI在建立協作方面的成功,主要可歸功於兩大因素。

精心挑選。大多數的開放式創新研究都專注於界定一個最有生產力的挑戰框架,以及有什麼最好的方法可以擴大參與。UI採取不同的做法:它精心挑選專案和人員,邀請這些人加入它的社群。除了考量財務狀況、企業的社會影響力,與更廣大社群的多元性,UI團隊也確保它邀請的創業者符合UI社群的使命、價值觀和信念。

挑選過程非常嚴格,成功不是唯一的標準。UI團隊成員尋找的是,他們認為能為這個社群做出貢獻的人才,這意謂著能夠良好協作。我們訪談的一位UI伙伴表示:「我相信Unreasonable社群的人懷抱熱情與真心要為社群服務。」


Unreasonable團隊致力於創造哈佛商學院教授艾美.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所說的「團隊心理安全感」,這是一種環境,讓創業者能夠自在地分享成功和挑戰的故事。Unreasonable團隊認為,實現這種狀態的關鍵在於平衡導師與受指導者之間的權力動態,好讓他們避免使用這些術語。相反地,UI把關係稱為「協作」,把計畫參與者稱為「伙伴」。

體驗的策畫。UI精心管理各項計畫的親身體驗,包括工作坊、團建活動與社群晚宴。我們訪談過的所有伙伴和導師都不約而同提到,在這些活動過程中產生的「魔法」。UI度假會議通常會把小組互動與反思時間結合起來。

以社群晚宴的舉辦方式為例。伙伴被分成56人一桌,加上一位UI導師。每桌都有一個提示,例如:「分享一個改變你人生的決定」或「描述一個對你有意義的物品」。每個伙伴都有5分鐘回答時間,不會被打斷。他們經常分享個人和情緒方面的體驗。有位參與者回憶說:「每一頓晚餐都免不了有人落淚。」 這些計畫包含一些休息時間,進行瑜伽或安靜散步等活動。許多組織心理學研究都指出擁有反思空間的重要性:當你向其他人分享強烈的體驗,反思能幫助你更了解他們,並找出你可能可以建立關係的對象。

精心策畫的度假會議體驗有助於為牢固的關係奠定基礎。例如:有兩名伙伴,一名從事3D列印回收,另一名的工作則是與住宅用風力發電機有關,他們參與一項UI計畫時,在一次午餐會上發現彼此有共同的人脈和興趣。他們在度假會議結束後幾個月間一直保持聯繫,交換最新消息和建議,並在各自發展新事業的旅程中建立深厚的友誼。初次見面一年後,兩人在另一場UI活動上展示自己的產品原型時,才突然意識到,雙方有機會透過更緊密的合作來改進各自的產品,還有可能開發一種新型的家電用品。當我們採訪其中一人時,他們正在一起申請補助,以便將構想轉化為更結構化的協作。

眾所周知,精心挑選人員,給予他們建立緊密連結與安靜反思的時間,對於建立關係非常重要。事實上,許多公司在領導力培養計畫中都會採用這個公式。但根據我們的經驗,在創新和創業過程的各種情況當中,很少見到人們如此認真地遵循這些實務做法。

步驟2:發展關係

在形成構想並建立關係後,協作者必須界定他們的共同目標、指標和標的,並設計他們需要的流程與結構,來實現構想並撐起一家運作順利企業的日常營運。

制定協作路線圖是相當複雜的任務,引入外部觀點會非常有幫助。例如,一家提供「最後一哩配送」(last-mile distribution)的新事業創辦人,正在與一位開發生技解決方案的創業者合作。他們的團隊早已展開合作,在疫情期間向隔離的社區提供醫療產品。創辦人說:「你需要時間和空間來更加了解合作伙伴,進行恰當的期望管理,並了解你們究竟在共同追求什麼目標,而這也確實得有人來引導。」

另一位UI伙伴也表達類似的觀點。「協作需要外部支援——就像一位第三方策略人員所說的:『我提供一個方法協助你們取得共識』——才能協助設計和促成後續的步驟。」我們訪談的所有伙伴都特別點出一項挑戰:從共同的構想和協作會議初期的興奮,轉向建立協作基礎設施(角色、領導力、專案管理需求與團隊動力),同時還要改進需要共同開發的產品或服務的構想。UI的計畫為他們提供各項資源、與其他伙伴和導師的連結,以及定期會議,進而讓參與者為成果負起責任。

要成功從構想階段進展到落實,取決於兩個因素:

結構化的後續行動。黑客松或開放式創新挑戰賽的組織者,仍然常常忽略持續提供直接支援的重要性,他們往往只關心速度和產出構想。然而,愈來愈多中間人體認到,有必要在最初的活動之外,支援創新者和創業者。

這麼做的一個例子是開放式創新專案#WirVsVirus(英文是#WeVsVirus,意即「我們對抗病毒」)。這是德國的一項計畫,匯聚7個公民社會組織,來應對新冠疫情。它以線上黑客松拉開序幕,吸引了28,000名參與者,產出1,500個構想。

黑客松或開放式創新挑戰賽的組織者,仍然常常忽略持續提供支援的重要性,他們往往只關心產出構想。


正如柏林赫爾蒂學院(Hertie School)教授約哈納.邁爾(Johanna Mair)及奧地利林茲大學(JKU Linz)教授托瑪士.格根胡貝(Thomas Gegenhuber)在一項研究中強調的,#WirVsVirus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組織者從一開始就規畫一項為期6個月的後續支援計畫,以協助150個團隊將他們在48小時黑客松期間開發的構想做出原型,並進行測試。在這項後續計畫中,參與者有機會與領域專家、投資人和協助擴大規模的潛在合作伙伴建立連結,十分類似中間人所提供的服務。團隊每週參加一次電話會議,分享自己學到的心得和面臨的挑戰。

#WirVsVirus的組織者比大多數的組織者做得更多,他們從一開始就引入那些關注技能培養與團隊動力(team dynamics)的導師。即使在黑客松週末,主持人也扮演雙重角色:提供領域專業知識,也協助參與者建立協作、建構創意流程並管理團隊動力。他們會指定一個Slack頻道來協助團隊找到彼此,並透過詢問協作狀態、探詢團隊遭遇的技術與組織挑戰,來協助團隊保持正軌,因為他們知道,團隊可能不願意主動開口求援。而導師會就專案管理、商業和科技等各項問題提出建議。

全面指導。許多協作中間人往往優先協助創新者完善和提升他們的構想,而不是指導人們協作。他們認為,有創意的構想對團隊的成功至關重要,因此最好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這裡。然而,對跨領域團隊的研究指出,如果協作要有成效,就需要管理團隊動力。中間人可以主動擔任教練並創造安全空間,讓自己發揮最大的效用。這也說明,為什麼像Impact Hub London這樣的創業育成中心〔隸屬於一個全球網絡,成員包含100多個中心和320,000多名創業者,也就是所謂的影響力創造者(Impact Maker)〕,尋找的導師不僅要能夠協助提升商業技能與技術技能,還要能夠像它的網站所說:「提供全面的支援和激勵。」

Impact Hub London的導師全力投入為期39個月的任務。身為教練,他們提供安全感,幫助協作者界定共同語言、建立期望,並就角色達成共識。研究顯示,所有這些活動對於成功的跨領域協作至關重要。

葡萄牙新里斯本大學商業經濟學院(Nova Schoo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的創新生態系統(Innovation Ecosystem, IECO)所組織的計畫中,指導協作也位居核心地位。其中有一項計畫是Project X,這是為期3個月的創新「衝刺」(sprint),有85名學生與來自不同產業(包括汽車、電信、金融服務和能源)公司的11個企業創新團隊,合作進行15項創新專案。IECO的人員在創新方法和團隊動力方面指導那些團隊,協助參與者建立信任並完成整個創新流程。有一次,一名團隊成員因個人因素退出,嚴重打擊其餘成員的士氣。於是他們的導師出面鼓舞士氣,並協助他們重新分配工作量。在另一個案例中,當團隊成員出現激烈的意見分歧時,導師介入管理衝突至關重要。那名導師提出制定決策和解決衝突的機制,以協助克服讓團隊癱瘓的無止盡爭執。

步驟3:維持和管理團隊

我們追蹤兩個新事業,它們的經驗顯示,獲得長期支援對於協作非常重要。第一個事業是在新冠疫情期間建立的,兩名UI伙伴聯手向亞洲的農村社區提供醫療包。由於工作時間緊湊,他們覺得沒有時間、空間和能力,來設立專門的角色並明確界定職責。這個選擇最終讓協作陷入危機。

相比之下,在第二個事業中,兩名伙伴攜手開發太陽能電動車,但很快就發現工作量太大,他們無法獨自完成。因此,他們決定建立一家合資企業,以便為團隊提供更多的結構、當責和資源。兩位創辦人相信,這是他們擴大規模的唯一途徑。第一個協作最終是與其他伙伴合作,繼續前進,但第二個協作至今仍在蓬勃發展。

UI社群為信任關係奠定基礎,讓伙伴能夠以彈性的方式工作,將官僚作業和治理維持在最低限度。但隨著協作規模擴大,他們的組織需求變得更加複雜,若要解決這些需求,就得再次把注意力放在建立關係上。雖然第一個例子中的伙伴意識到這個問題,但他們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資源來成功處理這個問題。

如前所述,這也點出了中間人的機會,他們具備正當性,可以指點協作者度過這個階段。中間人可透過兩種方式提供協助:

提供反思檢查哨。中間人可以為協作者創造機會,讓他們共同參加有人引導的工作坊、半結構化的電話會議,或是面對面的度假會議,以便協助新事業團隊協商改變角色和改變(或甚至是建立新的)關係、重新建立共識,並引進新的治理結構。這些檢查哨提供反思的機會,讓社會創業者能夠退後一步,以建設性的方式思考自己學到的東西,以便能夠落實這些心得。

透過提供反思檢查哨,中間人能協助團隊協商改變角色與關係,並重新建立共識。

檢查哨也可協助創業者管理壓力和情緒,下面兩位來自UI之外的社會創業者的故事恰好證明了這一點。一位從事醫療新事業的年輕社會創業者告訴我們,她最後完全崩潰,終止了專案。她解釋說:「我希望當時能有一個空間,可以常常分享我的憂慮,並從同伴與導師那裡得到支援。」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名創業者,她創立一家致力於食物浪費問題的新創企業,她描述自己在新事業經歷多個階段,且團隊成員也有所變化時,如何獲得自己的人脈所提供的支持。「我很幸運,過去參加不同的黑客松與加速器計畫所遇到的幾位導師,一直和我保持聯繫,」她回憶說:「當我為了團隊成員的參與、衝突,以及該如何處理創業構想而頭疼不已時——例如,我是否該嘗試申請專利?——我有導師可以尋求協助。此外,我後來加入一個網絡,可以在裡面分享經驗和最佳實務。」她感嘆,不是所有創辦人都擁有這類型的社群網絡。

分享和反思的需求,促使里斯本的社會創業中心Casa do Impacto舉辦創辦人早餐會等活動,邀請創業者參加親密聚會,以促進非正式聯繫和知識分享。同樣地,像OpenIDEO這樣的中間人(本文作者之一安羅爾.法雅德曾廣泛研究過這個開放式創新平台),在發展社會創業者社群時,總是會納入每週一次的電話會議。這些會議讓社群成員能夠反思自己的經歷、分享他們的故事,並傾聽他人說話。

我們曾經引導一場工作坊,它是我們UI研究的一部分,在這場工作坊上,一個新事業的團隊成員歷經大幅變動,大多數成員從未真正見過面。儘管負責領導協作的UI伙伴彼此溝通良好,也建立信任關係,但負責管理該事業日常營運的人員尚未建立起同樣的關係。對許多人來說,參加那場工作坊是他們第一次有機會建立關係與信任。一位UI伙伴在工作坊結束時告訴我們,工作坊讓團隊成員有「空間去思考什麼有效,什麼無效;為什麼倉促無濟於事;我們為實現目標已經準備到什麼程度;如果能重來,我們會採取什麼不同的做法。」

培育生態系統。除了促進協作之外,UI也追求建立一個社會創業者社群,並將他們與廣大的導師、投資人和創新者網絡連結起來。繁榮的生態系統讓創新者能夠擴大自己新事業的規模。曾經參與這些計畫的人彼此保持聯繫,也與新伙伴建立連結,有時自己還成為導師。潛在投資人與伙伴建立關係,有時還為他們的新事業提供資金,或協助他們獲得資金。

位於美國俄亥俄州、使用100%再生能源的垂直農場80 Acres Farms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的共同創辦人在2019年參與UI,因而結識巴克萊銀行的團隊。當這座農場需要籌募資金建造自家第一個商業規模的生產設施時,獲得巴克萊創投Sustainable Impact CapitalA輪和B輪投資,而且該銀行的團隊在B2億美元資本中,擔任獨家的募資代理人(placement agent)。

OpenIDEO專注於社會和環境議題,並培育一個創業生態系統。在舉辦過幾年的一次性挑戰賽之後,OpenIDEO2016年發起一個解決食物浪費的社群網絡Food Waste Alliance,由80家新企業,連同專家、投資人和其他利害關係人共同組成。它的想法是要為創業者和創新者提供持續的機會,可以彼此交流知識、開發原型、接收回饋意見、獲得資金與建立協作。OpenIDEO團隊開發一個線上平台,讓新事業的創辦人在上面分享每週最新進展,並提出問題。Food Waste Alliance的領導人馬特.里德諾(Matt Ridenour)會分享資源,邀請客座專家,並鼓勵參與者分享工具、指南、最佳實務、挑戰,甚至是補助機會。位於舊金山的IDEO辦公室負責組織現場活動,包括一系列為創辦人和投資人牽線的推銷日。

Rise Products就是這類活動的受益者之一;這家食品新創公司專門把有機副產品升級改造。多虧Alliance另一位成員的資金,Rise得以開發出一種製程的原型,把啤酒釀造過程中的大麥廢料,轉化為烘焙用麵粉。兩位共同創辦人也參加Alliance在舊金山舉辦的一場會議,在那裡結識了其他創業者,其中幾位最終創辦了一個食品升級改造協會,Rise也是該協會的一員。Rise的一位共同創辦人回顧參與Alliance的經驗時表示:「除了資本(融資機會、原型開發設施)和取用(分享現有基礎設施和知識)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資源是建立網絡(分享人脈)和說故事(分享經驗)。這讓我們明白自己不是孤軍奮戰,其他人也面臨類似的挑戰。」

給予長期支援

雖然矽谷盛行「快速行動、打破常規」的做法,但這種做法難以長久。黑客松和開放式創新挑戰可以而且也確實產生一些前景可期的構想,但這些活動往往無法產生更大的影響,因為大多數的新企業在人員協作動力方面只得到非常少的支援。雖然有一些中間人、創業中心和加速器,在新事業發想和團隊組建的早期階段,會提供更結構化、基於社群網絡的支援,但它們大多數很少提供中長期的支援。這樣的落差對於能夠提供這種支援的人是一個大好機會,也是讓居高不下的新事業失敗率降低的一條途徑。

文章來源:哈佛商業評論 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