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化「發現」問題為「解決」問題

详情描述

團隊不只應該發現問題,也應該提供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身為主管,該如何鼓勵團隊改變文化,進行批判性思考,並提出有用的建議?本文提供八種方法,並歸納出「三要點」與「三不要」,最後以兩則實際案例,示範領導人如何克服障礙,將一個「發現問題」的團隊,改造成「解決問題」的團隊。


Alessandra Desole/Stocksy

有些團隊非常善於發現潛在問題。如果同事提出新構想,或提議新計畫,團隊成員能輕易問出犀利的問題,並指出潛在風險。但是,團隊成員也應提出建設性的回饋意見。你身為主管,該如何協助團隊改變文化,從專注於發現問題,轉變為解決問題?你該如何制定新的規範,可帶動正向積極的風氣?有什麼最佳做法,可以獎勵員工進行批判性思考,同時也提出有助益的建議?

延伸課程:敏捷創新Agile Innovation工作坊

專家說法

擁有能迅速發現問題並指出潛在障礙的團隊,不見得是壞事。專業演講人、《有成效的衝突》(A Good Fight)作者黎安.黛維(Liane Davey)認為,如果反對新構想是出於「理智上誠實的抗拒」,就值得表達出來。但如果你的團隊過度專注於發現問題,而非解決問題,就可能對生產力與士氣造成不利影響。「可能性、機會與主動性,能夠吸引人才,」她說:「如果你的團隊總在談論為何這個『不行』,而非這個『可以』如何成功,你就會損失優秀人員。」然而,社會心理學家與《好好拜託》(Reinforcements: How to Get People to Help You)作者海蒂.格蘭特(Heidi Grant)則說,最優秀的團隊能平衡這兩者。你身為主管,職責就是「創造兼容創意與分析思考的環境」,以便想出務實的解決方案。方法如下。

看出深層問題

首先,你必須明白你團隊的這種傾向很普遍。格蘭特認為,有幾種根深蒂固的機制在作用。面對新挑戰或構想時,許多人的反應都是「鑽進細節並專注於障礙,」她說:「我們會反覆思考那個問題與各個面向,而不是思考解決方法。」這種傾向「在跟其他人合作時會變本加厲,這其中有一種社會因素」往往會加重群體的負面思考傾向。這個社會面向或多或少都會顯現出來,嚴重程度取決於構成你團隊的個性。

層級制度也發揮了作用。「主管與有權力的人會思考『為何』的層面,也就是願景,」格蘭特說:「你擁有的權力愈少,就愈傾向於思考細節。」(也許是因為這些人往往必須處理執行階段的具體細節。)了解這些機制,有助於你制定可改變團隊文化的流程。

仔細思考你的目標

你必須清楚知道,你希望團隊產生什麼變化。「你希望你的團隊更『注重解決方案』,有點像是說你希望團隊更創新或更敏捷,」格蘭特說。許多主管都嚮往這些改變,「但沒有說出從現狀通往目標的明確途徑」。請思考,你的團隊目前對新構想與提案有什麼反應。反對的來源是什麼,或是來自誰?你的團隊在哪裡停滯不前?哪些細節最容易引起緊張?然後再想想,你希望團隊能做出什麼改變。這有助於界定你想追求的具體行為。

黛維說,也要反思一下你為何希望改變團隊文化。「身為領導人,你必須確實將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即將發生的事情,以及更宏觀的大局中,」她說:「你不能將所有時間都花在今日。你必須為明日保留時間與心思。」

與團隊溝通

接下來,格蘭特建議與團隊討論你的觀察,以及你希望看到他們做出什麼改變。向他們說明,你希望團隊能夠在「尋找替代路徑」上做得更好,而不是執著於問題的細節。請團隊成員談談他們認為這麼做會遭遇什麼阻礙,然後仔細聆聽他們的回答。例如,你可能會聽到團隊成員說,他們承受沉重的時間壓力,或覺得新的想法不受歡迎。

黛維說,也許團隊是因為不知所措,才會執著於問題。如果他們已經負荷過重,你還要求他們專注於解決方案,可能會引起不滿。「他們的想法是,『我都無法應付現狀了,要怎麼顧及明日?』」如果是這種情形,你必須思考如何「解決負荷能力的問題」;否則,「你就不可能獲得他們的支持。」問問他們,你可以怎麼幫忙。你可以拿掉他們負責的多少工作任務?「你必須持續刪減工作量,」她說:「廢除舊的工作方法,才能為新工作方法騰出空間。」

制定新規範

格蘭特說,若要改變團隊文化,就要讓人們接受新的思考與表達方式。為了做到這點,你需要制定「刻意鼓勵其他工作方式」的新規範。她說,規範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我們深受其他人的行為影響。不妨採取一些簡單的行動,例如「每次會議的一開始就先正面思考」,或創造「一個觸發詞,提醒人們應該以解決方案為重」,這些簡單的行動就能帶來巨大轉變。如此一來,若是討論離題,同事就能協助將談話導回正軌。

秉持這種精神,格蘭特建議賦權給員工,讓他們可以向其他團隊成員追究責任,而如果有人「太專注在問題上」,就直言指出這種情況。她承認,鼓勵員工指責同事會很困難。「這並非輕易就能達成。」但最終仍然值得這麼做,因為「這有助於加速改變人們合作的方式。」

以為表率

為了激勵團隊以更有創意的方式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必須讓其他人看到你身體力行,」格蘭特說。請表現得直接、坦率。「例如你可以這麼說,『我們現在來討論解決方案;我現在還不想聽到障礙。我要大家現在就開始。』」放下戒備。確保團隊成員知道自己的構想不必是完美無缺的。「當人們害怕犯錯,或擔心遭受負面評價,就會開始迴避風險。」隱含的訊息必須是:這是提出新構想的安全環境。運用「你的肢體語言、語調和話語,來邀請其他人參與談話。」

引進新資訊

黛維建議:「利用外部資訊來激發創意對話。」例如,在下次團隊會議中,你可以說:「我讀到一篇關於我們產業趨勢的有趣文章。你們認為這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影響?這個趨勢會創造什麼機會?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我們可能必須注意什麼?我們可能必須做出什麼艱難抉擇?」黛維表示,提問能夠減輕團隊成員要拿出具體答案的壓力。她指出:「不需要指出明確方向」,這會刺激「人們思考,要如何因應改變中的世界。」

納入外界意見也很有效。不妨邀請一位顧問,或請會計或法律部門的同事來參加團隊腦力激盪會議。黛維說:「他們有一些數據資料與信譽可以貢獻」,而且可能會引發一連串新討論。

有效應付挑戰

黛維說,如果你遇到有人反對新構想,此時傾聽就很重要,但也要確保團隊成員不會在整段談話裡都在挑毛病。舉個例子,假設你的同事貶抑一項可能的新策略,因為「公司幾十年前曾嘗試過這項策略,但沒有成功」。首先,你必須「認可他們的感受與觀點是合理的。」例如你可以說:「你擔心我們之前嘗試過這項策略,但沒有成功。你提出這一點很好。」如果你沒有正視同事的反對意見,「對方可能會覺得受傷,並感到被忽視。」

第二,你必須設法以建設性的方式處理反對聲浪。你可以創造所謂的「停車場」,把質疑的說法都放在那裡(例如,將疑慮寫在白板上,會議後半再回來討論)。或者更好的做法是,開始探索可能的解決方案。「提問以延續談話。」黛維建議:「假設我們可以再來一次,會是什麼樣子?可以如何降低風險?我們不得不解決什麼問題?」她表示,目標是確保任何質疑「的背後,都有以事實為根據的嚴謹態度」,以此打擊「懶惰的酸言酸語」。

獎勵正向行為

當你觀察到團隊成員正設法以建設性的方式解決問題,就必須「公開肯定他們正在做正確的事,」格蘭特說。「除非得到獎勵,否則他們不會形成新的習慣。」你應認可卓越的構想與創意思維。請展現真誠。「大聲說出你心中所想的正向言詞」,以便「加強『規範正在轉變』的感覺」。其他團隊成員則會注意到上司的支持與讚許。「社會肯定,對改變群體行為有強大效用。」黛維也同意這一點,並表示:「當主管說出『這就是我們要的』,員工就會感到『一定程度的自豪』。」

謹記這些原則

請這麼做

仔細思索你該如何創造一個兼容創意與批判性思考的環境。

以身作則。你希望在團隊中看到什麼解決問題的行為與態度,就親自示範。

創造一個觸發詞,以提醒團隊成員專注於解決方案。如此一來。當討論離題,同事就能協助將談話導回正軌。

請避免

忽略或貶抑抗拒的意見。相反地,應透過提問來探索可能的解決方案。

單打獨鬥。邀請顧問或不同部門的同事參與團隊會議。他們可能會激發一連串新討論。

吝於稱讚。公開認可團隊成員的創意思維,有助於加強「規範正在轉變」的感覺。

實務建議

案例一:以身作則,並制定解決方案導向的規範,以刺激新的思考方式

加拿大一家中型廣告技術公司MonetizeMore的執行長基恩.葛拉翰(Kean Graham)說,幾年前,他的團隊過度專注於發現問題,而非解決問題。

「團隊成員會提出問題,但不會提供任何有關解決方法的建議,」他回憶。「我嘗試促使他們思考解決方案,但他們不願意參與,或只是給我一堆理由說構想不可行。」

這種心態削弱了生產力。「這拖慢了解決問題的速度,」他說:「其實,許多問題揮之不去,造成太多不必要的損失。」

基恩知道必須做出改變。首先,他仔細思考這項挑戰。他想了想希望團隊做出什麼改變,以及希望在員工身上看到的具體行為。他調整了有關公司文化的文件檔案,以反映新的「專注於以解決方案為導向」。

然後,他與團隊討論這個問題。「我告訴大家,我們要嘗試一種新的方法,而我們做為一個團隊,需要新的心態,」他表示:「我說,『從現在開始,如果我們沒有提供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就不能抱怨問題。』」

基恩知道自己必須以身作則,示範這個新作風,並準備好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重要的是,我是我們想展現的文化的最佳範例,」他說:「我生來就是解決方案導向的人,因此我更加重視盡快專注於可據以行動的解決方案。」

他也致力於制定新規範,甚至創造出一個特別用詞,來鼓勵員工以不同方式思考。例如,他把只探討問題而沒有提及解決方法的討論,稱為「死巷」。他鼓勵團隊成員追究彼此的責任。「我們在會議中如果聽到某人只講到問題,就會提醒他們別帶我們走進死巷,」他說:「我們會轉而要求對方提出解決方案,讓他們為這個流程負起責任,確保問題獲得解決。」

基恩會公開認可與讚賞團隊成員的創意。「保持正向很重要,特別是當你試圖要改變團體行為時,」他說:「很多時候,只要說『很棒的點子』或『我喜歡你構想的方向』,就可以了。」

最後,經過練習,大多數員工都改變了心態。「現在,這是第二天性,」他說:「我們的新文化是解決方案導向,而員工往往有很高的控制權。他們現在主動解決問題,而且感到更有權能夠自行推出解決方案。」

案例二:提出深入探究的問題,並鼓勵團隊成員自行負責解決方案。

BU Coaching是澳洲一家專注於員工情緒福祉的顧問業新創公司,創辦人與執行長德克蘭.愛德華茲(Declan Edwards)表示,他的團隊曾經可說是「一群在找哪裡失火,但沒有滅火工具的人」。

「他們很善於發現問題,但從來沒有人鼓勵他們自己解決任何問題,」他說:「因此,他們不斷將所有問題帶給我和我的共同創辦人。我們在察覺這件事之前,花費更多時間在救火,而不是真正在建設公司。」

德克蘭覺得身心俱疲而且心懷怨懟。「我記得有次參加團隊會議,與會者提出各種問題,但沒有人負起責任解決那些問題。」

他體認到必須改變這種文化。他希望團隊能加強創意思考,並且承擔更多解決問題的責任。「人們若是參與創造解決方案的過程,立刻就會投入更多心力讓那個方案成功。」

為了鼓勵新的思考方式,德克蘭明確表達他的期望。「我對團隊說,『你們提出每個問題時,也必須提出一個建議的解決方案』,」他回憶說。

德克蘭表示自己很謹慎,不會輕易向團隊施加過度壓力。「所以,我強調不必是完美的解決方案,但那個提案至少要能推動事情有進展。」

最初,員工需要指引。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適應了新的思考與行動方式。如今,當員工提出問題時,德克蘭會鼓勵團隊進行簡短的討論,但他會確保談話不要演變成抱怨大會。「肯定問題確實存在,可以確認人們的觀點是合理的,」他說。

接下來,德克蘭會詢問一系列深入探究的問題。需要做什麼?我們有哪些選項?會有什麼機會與風險?你的建議是什麼?你需要什麼資源?你接下來要採取哪些步驟來執行這項解決方案?

為了激發新構想,德克蘭經常仰賴外界的資訊來源。他表示,他們會提供新穎的觀點與新資訊。「我們有一個提供支援的顧問與商業顧問團隊,我們也會定期運用各種資源,例如播客、文章與更正式的訓練課程等,以確保整個團隊都處於最佳狀態,」他說。

今日,員工開會時會帶著解決方案與構想來分享。「改變文化需要時間,所以必定還是需要滅火,但現在不會再覺得所有重擔都落在我肩上,」他說:「現在感覺好像我們有一個有創意、善協作,能一起解決問題的聯合戰線。」


文章來源:哈佛商業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