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以敏捷思維推動敏捷轉型

详情描述

每個企業的敏捷轉型就像是一個獨特的旅程,有待經營者深入探索,畢竟今天的理所當然,是曾經的不可思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經營者要及早調整思維,採取行動,才可能建構更敏捷的組織。

延伸課程:敏捷創新Agile Innovation工作坊


Juice Flair/shutterstock


5年來,不論是中美貿易衝突引發的全球供應鏈重組、新冠疫情衝擊、ESG浪潮帶來的體制改變、AI及相關資通訊技術應用造成的轉型壓力,以及因各方因素〔例如量化寬鬆(QE)〕造成的通貨膨脹與經營成本大幅上升等,都挑動著經營者(企業主或中高階管理者)的神經,其引發的焦慮感揮之不去。

觀諸產業發展史,可以想像未來的5年,環境不確定性勢必有增無減,唯有能更精準感受新動態,更快擬定新對策,並更有效解決問題的企業,才能確保競爭優勢。這就是敏捷轉型 (agile transformation)受到普遍關注的原因,許多經營者期望企業更能藉此因應環境變動。然而,多數經營者雖然聽過相關概念,卻難有切入點,個人認為他們應該從了解敏捷思維(agile thinking)著手。

敏捷思維是指組織應有彈性及適應力,其有3個重要法則(laws),簡單說明之。

法則一:熱衷於顧客導向(customer-obsessed),強調所有做為都應將顧客或客戶的需求放在首位,強調由外而內的觀點。

法則二:小就是美,強調將大的工作或任務打散成小單位,以小團隊執行;核心做法就是「迭代」(iterations),要列出任務的各項需求,排定優先順序,再將相對優先的需求組合成短期(約一至兩週可完成)的小專案,以團隊方式執行,透過執行這些小專案並經常檢視與回饋,可以得到初步的雛形成果,再依據這些成果,進一步快速調整,以回應顧客需求。

法則三:網路結構,改變由上而下、命令與控制的思維;敏捷組織可以容忍,甚至鼓勵一定程度的組織混亂,此時長期目標、文化及價值觀將成為團隊協調並建立一致性的重要依據;相關任務的團隊間通常要「保持寬鬆的相互連結,但嚴格朝向共同目標」(loosely coupled, strictly aligned),而這些目標仍應依據顧客需求進行檢視調整。

應用敏捷思維三法則能協助企業面對許多議題,例如新產品及服務專案的推動,常能有極高的效能並兼顧速度;企業如需推動敏捷轉型,亦可應用之。首先,企業應思考哪些策略、價值觀、人才、流程、結構,及管理制度的改變,更能強化組織敏捷性並創造顧客價值;其次,哪些改變可以在短期內排定優先順序、形成一或多個小轉型團隊,在短時間(例如一個月)內推動,並可透過迭代的方式,於後續階段做調整改善;最後,應持續以建構高顧客導向的敏捷組織為目標,各轉型團隊間需經常對焦,並做有效的調整,持續進行組織的優化。

每個企業的敏捷轉型就像是一個獨特的旅程,有待經營者深入探索;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經營者要及早調整思維,採取行動,才可能建構更敏捷的組織。

文章來源:哈佛商業評論 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