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系统性思考,只能成为低效的勤奋者日期:2021/3/5

文/AIM俐钜创新总经理兼首席创新官 詹长霖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忙的不可开交,到处救火,被一个又一个问题“牵着鼻子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之一是你没有找到并解决根本原因。在问题的表面原因下面,可能存在一些反馈回路,让类似的问题不断发生。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善回路、避免恶性循环?

低效勤奋就像火在锅底下的灶里一直烧着,而你所做的,只不过是在锅台上面“扬汤止沸”,不仅于事无补,甚至越忙越忙。

 

的确,当你把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解决现有的问题上时,你就忽略了解决那些根本性的问题,并且因为拖延导致这些问题恶化,问题就会不断地冒出来,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或棘手,就会占用你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这是一个增强回路,表现为你不愿意看到的“恶性循环”。

 

打破这种“魔咒”的方法是深入思考,也就是透过表面现象,识别出驱动类似问题产生的“系统结构”,并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变系统的结构,让问题不再出现。

 

事实上,系统思考者不会专注于个别事件,而是能够从一个个“点”—表面现象或事件,看到一条“线”—系统行为变化的趋势或模式,继而经由因果互动的分析,认识到驱动系统行为变化的潜在结构—系统内部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联关系。

正是系统内部复杂的“因果结构”(一个立体的网络),导致系统产生相应的行为模式,从而演变出一个又一个事件。

 

这是系统思考区别于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深入思考呢?

对此,系统思考中有一个著名的“冰山模型”,揭示了人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思维层次,可以作为我们增加思考深度、透过现象看到动态及其背后本质的指导框架。

 

事件

冰山顶部露出水面的部分,是我们可以观察、感知、经历的事件或活动(events),事件只是一个更巨大的复杂系统中为人可见的一小部分,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

而且,如果你关注的焦点一直在事件这个层面上,整天忙于处理各种具体的事务,你就会“随波逐流”,机械应对。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无所不在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5G技术应用,更是极大地加快了人们传播和了解事件的速度。在某种程度上,这让人们更加容易被“事件”所裹挟。

 

在这个日益浮躁的世界里,如果你能抵制住诱惑,学会深入思考,就可能成为“珍稀物种”,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然,凡事都有其两面性。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也让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变得更容易,如果利用得当,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从而更好地进行深入思考。

 

趋势或模式

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这个系统,你需要再深入地想一层:这些事件的本质是什么?它们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未来可能会发生哪些事件?

要得到这些答案,你要做的并不是对这些具体的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因为那样还是局限于某一个点上。


首先需要把握事件的本质,识别出其中蕴含的关键变量或衡量指标。

在很多情况下,要做到这一步并不容易,因为事件本身包含很多细节,也有不同的测量或思考方向,不同的人很可能会关注其不同的侧面。为此,你需要精准地把握问题的本质,防止自己“迷失”在细节性复杂之中。


其次,你需要拓宽视野,将同一类事件联系起来一起看,进而发现端倪。

因为有些事件可能是偶然的,孤立地看某一个事件有时候并没有多大意义。


最后,为了避免陷入主观臆断或者被我们的思维定式、先入为主的判断或“成见”所蒙蔽,你需要拉长时间维度,借助一些具体的数据或信息,看这些事件是否有一些趋势或模式(patterns)。

比如,一次偶然的飞行事故可能是一个个案,但是如果一家航空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发生飞行事故,就说明该公司内部管控可能存在漏洞或问题。

 

如果你能从具体的事件中抽离出来,站在更高的视角,看到问题的本质以及系统行为的变化动态,你就可以更好地判断问题的性质,也可以做出一些更为准确的预测。

 

结构

在明确了相关事件背后的趋势或模式之后,你需要进一步分析、梳理这些趋势或模式背后的因果关系,也就是有哪些影响因素,它们之间存在哪些相互关联和反馈作用,以及它们的成长路径、变化态势是怎样的。

 

这些东西被我们称为“系统的结构”(structure),它们是理解系统会发生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的关键,让我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在这里,“结构”不是指逻辑架构或组织成员之间的汇报关系,而是表示系统中的关键影响要素(或称为“变量”)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方式(或称为“连接”)。

按照社会系统的特性,影响系统行为的要素很多,有不同的层次性,彼此之间也有非常微妙而复杂的相互连接,有的是直接连接,有的是间接联系,相互之间的影响力度也有差异。

 

这往往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立体的因果结构,盘根错节。

因此,以系统思考看待世界,不只是关注一个个孤立的事件(“点”),而是主张看到事件中隐藏的关键行为的变化动态,拉长时间的维度,找出其中的模式以及发展趋势(“线”),更进一步地要看清影响、推动该模式与趋势发生的潜在“结构”(“体”)。

 

事实上,如果你能够洞悉系统内在的结构,那么你不仅可以推演出系统各种可能的变化动态,对系统行为的演进动态“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而且可以通过适当的介入措施改变系统结构,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系统的行为,消除问题一再发生或演化的根源。

 

心智模式

在“冰山”的最底端,隐藏着我们根深蒂固的一些信念、规则、假设或成见,正是这些被称为“心智模式”(mental model)的东西,让一个个能动的系统实体做出各种反馈、对策或行为。

 

所谓心智模式,指的是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影响人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做出反应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假设、成见、逻辑、规则,甚至图像、印象等。

心智模式是隐而不现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制约人们的思维与行动。

实际上,在系统结构里,几乎任何两个变量之间的连接都隐藏着一定的规则。在大多数时候,这些规则都是隐而不现的,我们也很少有机会对其进行反思、检验。

因此,通过系统思考,深藏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心智模式”能够浮现出来,从而有助于实现一些根本性的创新与变革。

 

从原理上讲,系统思考的工具可以起到“投射”的作用,将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价值观与内在逻辑(心智模式)呈现出来,帮助人们反思,并更有效地与他人交流。

 

文章来源:中外管理